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践行产教融合、订单培养
深度融合,方能“无缝对接”
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是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信息工程系通过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大胆探索实践,打破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壁垒,构建“学校—企业—社会”一体化的开放教育体系,实现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无缝对接,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融为一体。“学习—实践—实习—就业”一体化,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了学生、学校、企业均满意的多赢局面,为企业培养出了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一、“2+1”模式,分段培养
2008年,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等专业开始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充分利用国内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与知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结合,多元化联合办学。大学的第三年,通过采取以实训为手段、“校企合一”的培养教育模式,“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方式,培养“零适应期”毕业生,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每年都有150名以上的优秀毕业生奔赴到北京、沈阳、大连等区域IT企业高薪就业。
在“2+1”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既注重夯实校内前两年“2”阶段的专业课程教学,更注重对第三年校外“1”阶段的内容做精心设计。设计的好,可以助学生学业发展出现质的飞跃,完成“化茧成蝶”的过程。每年的五月份,我们都会邀请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单位来校,通过专场讲座和宣讲招聘,落实第三年的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完成“实习+就业”一体化特色项目。
我们体会到,“2+1”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融入企业当中。所以在制定“1”阶段培训计划时,除了专业理论和实践培训外,还有企业文化,学生能提前感受到企业的一种氛围。一年的培训过程中,学生对企业有了不断认知的过程,增强了对企业的归属感,毕业通过考核后进入公司,就能很快地融入到公司的氛围中,完成零距离对接。校企合作的方式在培训过程中已经让学生完成了角色转换,这些学生可以说是“卸下行李就能上岗”。
信息工程系目前在北京、大连、沈阳、秦皇岛等区域建立起了几十个稳定的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基地。与中兴通讯、东软、中软国际、锐捷网络、北京兄弟连、臻鼎科技等企业开展了深度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软件开发、图像处理、网络通信、物联网等方向的“实战化”实训就业项目。目前我系已累计向这些区域IT企业输送合格毕业生千余名,就业率保持98%以上,就业质量高。
二、专业共建,订单培养
2016年,学院依托我系深化校企合作层次,与中兴通讯、东软、中软国际三家企业签署了校企专业共建协议,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九月份开学初,三家公司首次针对信息工程系2016级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四个专业的200名学生,组成了6个订单班,采取“2+1”模式订单培养。在校内通过组建专业社团,定期企业教师通过远程视频授课或讲座的形式进行指导,布置企业文化墙,展示行业技术前沿使学生尽快融入行业环境。
2017年四月,中兴通讯、东软、中软国际再次对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四个专业的360名单招学生,组成了12个订单班,采取“1.5+1.5” 模式订单培养。为顺利高效完成订单培养,企业积极配合学院参与招生宣传,提供充足的生源报考,同时承担校内部分专业课教学、实习实训,接收学生就业,并为校内共建专业实验室投入软硬件设备,对校内师资专业能力进行培训和提升,丰富了专业共建、订单培养项目的内涵。
通过这种方式的订单培养,做到了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就业保障协议,入学即就业。由于有企业工程师全程参与培养过程等,学生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支持套餐,享受到高质量一站式服务。同时,企业为学校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通过开展师资培训服务和双师实训项目,可以实现校内教师快速成功转型。
实现了多赢。学生在大学三年期间,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保证顺利就业,缩短了毕业生上岗后的“磨合期”;学校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产销对路”的学生,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借以做大了学校品牌;企业根据需要“量身定制”一批高质量员工,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共建学院,规模培养
2018年,在专业共建的基础上,学院与中软国际签订了“中软国际软件与大数据学院”共建协议,“中软国际软件与大数据学院”首期涵盖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三个专业,首期定制班招生220人。
2019年,中软国际“中软国际软件与大数据学院”开设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五个专业,定制班招生200人。
信息工程系专门为企业讲师配备了企业专家工作室,企业派驻多名专家团队入校,共同开展工作。2018年至2022年,中软国际共累计捐赠500万元,由于校内实训环境和实训设备的建设。2020年至2022年,共计630余名定制班学生经过企业阶段项目学习,效果良好,都进入了专业对口的IT类公司高薪就业。
四、实施“4321”,特色培养
信息工程系深度校企合作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将以“内涵、质量、特色”为新目标深化开展和实施“4321”人才培养方案,践行职教20条,新职业教育法,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4321”人才培养方案即:1条主线、2条路径、3个制度、4个目标。
“1”条主线:围绕中软国际软件与大数据产业学院,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这是办学主线,是生命线。
“2”条路经:走混合所有制大数据产业学院特色培养之路;走学校企业双主体办学之路。
“3”个制度:实施订单制、学分制、学徒制。
“4”个目标:高分、高质、高薪、高对口率。
五、深度融合、硕果累累
1. 2021年,辽宁省教育厅公布辽宁省职业教育兴辽产业学院名单,首批认定50个产业学院为辽宁省职业教育兴辽产业学院。 我院申报的大数据产业学院成功入选首批辽宁省职业教育兴辽产业学院建设项目名单 。
2. 2022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对首批申报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案例进行了评审,确定优秀典型案例 35 项,我院与中软国际申报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实践案例》位列其中,荣获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21年产教融合优秀典型案例。
3. 2022年,大数据产业学院成功入选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伴随着深度校企合作的开展,我系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素养大赛”、“海峡两岸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互联网+创新大赛”中成绩优异,斩获颇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专业转型的基础,是提高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依托中软国际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社会影响,通过深度校企融合,破解了制约学院招生、就业、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发展的瓶颈问题。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道路上,我们永远在路上-----
佐证材料:
我院大数据产业学院获批辽宁省首批职业教育兴辽产业学院
我院成功入选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我院获选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21年产教融合优秀典型案例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设方案(2018)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学大数据产业学院工作简报(2017-2020)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大数据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年度报告2021年